顳顎關節障礙與治療
顏面美學,正顎削骨權威 – 口腔顎面外科:許修銨醫師。
文章由許修銨醫師提供。
王先生,30歲,抱怨長期頭痛,且每當緊張、忙碌,或張口、咀嚼時疼痛更加劇烈。近來張口時下顎明顯發生歪斜,且聽到關節內的彈響聲甚至耳鳴。王先生陸續看過神經內科、耳鼻喉科、骨科、中醫針灸甚至精神科,卻檢查不出病因,吃藥也無明顯改善,造成身、心極大的壓力,甚至影響工作與日常生活,直到被轉診到口腔顎面外科,才找出病因—顳顎關節障礙。王先生症狀嚴重且對保守性療法反應不佳,故藉由顳顎關節內視鏡移除關節內沾黏,注射關節專用玻尿酸後,終於解除其多年來的困擾。
顳顎關節
顳顎關節(Temporomandibular Joint, TMJ)顳顎關節位於耳前,由顳骨的關節窩(fossa)與下顎骨的髁狀突(condyle)共同組成。下顎髁狀突被纖維結締組織構成的關節盤(disk)包覆,可為關節受力的緩衝器,並將關節分為上、下關節腔。此外,下顎髁狀突與關節盤上分別有複雜的肌肉與韌帶系統連附,藉此帶動下顎完成各種動作。
擷取網路圖片
顳顎關節是一個很特殊的關節,它是人體內最常使用,且動作最複雜的關節。說話、吞嚥、咀嚼、張口、呼吸、承受壓力等,都與他相關。顳顎關節不僅可以滑動(gliding)、作為轉軸(hinge),甚至部分時候,可以「脫臼」(translation,關節滑脫)來達成特定的動作。因為顳顎關節使用率高、動作複雜,所以雖然這個關節十分「耐用」,卻也難逃故障的命運。
顳顎關節障礙
顳顎關節障礙與治療方式
治療分為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,而手術治療又分為微創手術與開放性手術。
保守治療(含低侵入性治療)
若顳顎關節障礙僅局限於關節周遭肌肉群(肌筋膜炎)或是初期的關節內部問題,多可採用保守性治療。
1.咬合板
咬合板是最簡單且有效的療法。可以緩衝咀嚼肌群,使肌肉不過分收縮,且可平衡關節腔內承受之咬合力,降低關節腔內壓力。
2.肉毒桿菌
臨床研究證實局部注射肉毒桿菌素用於頭頸及顏面肌筋膜疼痛治療。對於肌肉、筋膜疼痛引起之顳顎關節障礙患者,治療,症狀改善率約可達80%
PRP已被廣泛運用於治療四肢關節炎。患者需抽取少量自體血,經特殊處理取得具高濃度血小板的血漿,再注射回關節腔。近年PRP也被應用於治療顳顎關節炎,與玻尿酸合併使用亦獲得不錯的療效。此外,亦可注射PRP治關節韌帶治療習慣性下顎脫臼(需配合關節內視鏡)。
手術治療
關節內視鏡為治療關節患疾的一大進展。可用於診斷關節退化、治療關節腔滑液囊炎、關節沾黏、關節盤脫垂等問題。採用內視鏡,僅需要於耳前穿刺1至4個約2mm左右的小孔,即可有診斷疾病、清潔關節腔、移除初級纖維化、關節盤復位等功能,且術後不需要縫合。緩解疼痛、恢復關節功能且對顏面美觀影響極小。
2.客製化人工顳顎關節置換
顳顎關節是人體唯一一個做單一動作(如:張口、閉口)卻必須兩個關節同步動作的特殊構造。因此人工關節置換的精準度非常重要。拜科技所賜,現在人工顳顎關節已可採用3D列印技術客製化生產,而不需採用定型隻人工關節。如此,增加手術成功率、縮短手術時間並增加術後關節靈活度與耐用度。
3.開放性手術
關節內視鏡雖然功能強大,但若顳顎關節障礙程度嚴重,如:嚴重關節內纖維化、骨性沾黏、關節盤穿孔、骨刺、關節骨吸收、等問題,仍需採用開放性手術治療。
顳顎關節障礙是麻煩的患疾,不僅影響日常生活,更常引起惱人的疼痛。但經正確的診斷與適合的治療,可得到症狀的改善並增進生活品質。若您有不明的頭頸、顏面疼痛,或類似上述之顳顎關節症狀,請儘速尋求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協助。
- 術後疼痛為傷口發炎反應之表現,多數發生在術後72小時,且疼痛程度將緩慢下降,72小時後多僅剩傷口腫脹與縫線拉扯之不適感。且各位不用太擔心疼痛,絕大多數的疼痛藉由口服止痛藥即能有非常好的緩解作用。
- 術後腫脹則是較令人困擾的。腫脹程度較難預測,與體質較相關,多數病人的術後腫脹會持續兩週。腫脹可發生於手術區並擴散至手術區周邊,部分病人甚至會有皮下瘀青現象。
- 手術後一週內腫脹程度與範圍可能持續上升,甚至可能傷口不痛後仍持續腫大。遇此狀況請勿擔心,只要傷口疼痛日益緩解,此類腫脹為單純傷口反應,約兩週後會自然消退,術後一個月腫脹約可消除八成左右,絕大多數病人於術後三個月皆可完全消腫。
- 術後1-3日,口腔中略有血腥味為正常現象。若發生此現象,請將口水吞入,勿吐口水或強力漱口,以免已凝血之血塊流失,造成再次流血。
- 若接受上顎手術,則術後一週可能發生嚴重鼻塞。且術後2-7天鼻孔可能會輕微滲血或排出血塊,請勿慌張。
- 若接受下顎手術,術後可能會發生張口受限現象,或張口時顳顎關節酸痛。
- 術後可正常刷牙,避開傷口周邊即可,漱口力道亦請放輕。若真的腫脹較嚴重,不方便使用牙刷,則可利用小棉棒或紗布,沾清水或漱口水清潔牙齒(或矯正器)。
- 兩週內避免過度張口,以免造成縫線周邊撕裂傷。且避免舔舐傷口,以降低感染機率。
- 術後48-72小時於傷口外側皮膚冰敷。除睡眠外,可持需冰敷。若冰敷處皮膚感覺不適,請停止冰敷至皮膚不適感消除後再繼續。每次冰敷時間不限,冰敷越勤快,腫痛越不明顯,惟需避免凍傷。
- 術後一週內,睡眠時請將頭部墊高(約30度,可多墊一個枕頭),以保持呼吸順暢。
- 若發生鼻塞,請勿挖鼻孔,以免傷口流血或裂開。若有鼻涕請擦拭即可,切勿擤鼻涕。
- 術後兩個月內避免以手撐下顎(下巴)。術後半年內避免撞擊顏面區。
- 術後六週內應避免激烈運動及水上/水底運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