痔瘡可以自己好嗎?這3種人要小心!醫師提醒別拖延治療!

痔瘡可以自己好嗎?這3種人要小心!醫師提醒別拖延治療痔瘡可以自己好嗎?這3種人要小心!


一、 你也以為痔瘡「忍一下就好」?事實恐怕不是這樣…

 

很多人長了痔瘡後第一反應是——「痔瘡會不會自己好?」尤其初期只有一點點腫脹或排便時出血,覺得多喝水、多吃蔬菜、多休息就會好了。

陳醫師提醒:痔瘡確實有機會緩解,但不等於「完全痊癒」。 如果你是以下3種類型的高風險族群,更要小心,可能錯過黃金治療時機!


二、 痔瘡會自己好嗎?先了解它是什麼病
痔瘡可以自己好嗎?先了解它是甚麼病

痔瘡是一種肛門靜脈曲張與血管組織鬆弛造成的病變,主要分為三種:

  • 內痔:位於肛門內部,早期無痛但容易出血。
  • 外痔:位於肛門外側,可能出現腫塊、疼痛。
  • 混合痔:同時有內痔與外痔症狀。

初期的確可以透過生活調整(飲食、高纖、避免久坐等)減輕不適,但痔瘡本身不會「消失」,特別是中重度或反覆發作型。


三、 以下3種人,小心痔瘡不會自己好!

以下3種人,小心痔瘡不會自己好

① 久坐久站族:長時間壓迫肛門靜脈

如辦公室上班族、司機、醫療人員,血液循環差,痔瘡容易腫脹變大且反覆發作。

② 排便習慣差者:便祕與腹瀉都是風險

每日用力解便、拉肚子次數多,都會導致肛門血管反覆充血、破裂或脫垂,讓痔瘡惡化。

③ 曾經發炎或出血的痔瘡病史者

流血或疼痛表示痔瘡發炎,若只依賴痔瘡膏或飲食改善,可能無法根治,甚至延誤治療。


四、 醫師建議:這樣做,幫助痔瘡改善更快!

這樣做,幫助痔瘡改善更快

  • 多攝取膳食纖維與水分:每天至少30g纖維。
  • 規律排便、不久蹲、速戰速決:每次不超過10分鐘。
  • 適度活動與改善坐姿:避免壓迫肛門部位。
  • 選擇正確治療方式:內痔中度以上建議評估是否需要微創療法(如PPH、雷射痔瘡消融等)。

讓專業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替你判斷是否需要痔瘡治療或追蹤觀察。

 

五、 FAQ 常見問題解析

Q1:痔瘡初期會自己好嗎?
 A:輕微痔瘡可能透過飲食與生活調整緩解症狀,但組織不會自行修復,建議仍需醫師診斷。

Q2:怎麼判斷痔瘡嚴重程度?
 A:出血、疼痛、脫出無法復位,都是中重度痔瘡的徵兆,建議盡快就醫。

Q3:痔瘡一定要手術嗎?
 A:非也!可先考慮非手術的藥物治療及生活作息調整,且依嚴重度與生活需求評估最適合的手術方案。


六、 結論:別再拖了!痔瘡早期處理效果最好

痔瘡雖不是急症,但長期拖延只會讓治療難度升高,甚至需要開刀。如果你有以上3種高風險因素,或症狀反覆出現,建議及早諮詢專科醫師。